Image Modal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中考备考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用法区分之总 结

总 结: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 托 彼。 烘托和衬托, 烘托 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用法区分之对比

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如: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用法区分之衬托

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 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用法区分之烘托

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 如: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从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用法区分之渲染

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 如: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借景抒情

(1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它的特点是 景生情,情生景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 一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11)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如 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都是把无形的愁化作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以小见大

(10)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主题,亲切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以小见大中的 小 ,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 小 ,而是小中寓大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9)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即将个人之 志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抑扬

(8)抑扬: 扬 ,是指褒扬、抬高。 抑 ,指按下、贬低。抑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反来做。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对比

(7)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衬托

(6)衬托:是指用事物剑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作为陪衬突出主体事物。 衬托 分为正衬和反衬。a正衬是指用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和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渲染

(5)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烘托

(4)烘托:烘托是用别的事物,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而不是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它其实是一种侧面描写。如《诗经 秦风 蒹葭》中首章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2025-02-17   

2025年中考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之铺垫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艺术效果。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

2025-02-17   

儿童故事小学试题中学题库初中库高中库知识点中小学图书字典大全词典大全成语大全